为激励学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老一辈同志优秀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强大精神力量,bob体体育app下载分党校于5月12日邀请赵洪恩教授作题为《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专题讲座。
讲授内容
在本次党课中,赵洪恩老师共提出了三个问题。
·文化自信的意义是什么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为何要重视?
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底气何在?
赵老师用新出土的三星堆文物举例告诉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历史的国家,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在古代,中国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四大文明,唯有中国,扛下了外邦入侵,不断发展传承。在近代以前中国科学技术一直在世界前列,古代五十四项世界发明,中国独占三十多项。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赵洪恩老师首先提出了五种态度:全面否定,全盘西化,代表:胡适之、陈序经等人;全面否定西方文化,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耻,代表:杨光先等人;中体西用,代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西体中用,代表:李泽厚等人;批判继承:由毛泽东提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赵老师重点讲解了批判继承:
要批判:复古保守、消极无为、纲常明教、义和利绝对对立起来、重道轻器。
要继承:“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更是在此期间通过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引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中心思想。

· 如何学好中国传统文化
既要史论结合,又要把书本与实际相结合,阅读经典、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将历史与逻辑、典籍研读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最后,将批判与继承、创新结合起来,继承仁厚慈爱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气节、节操、爱国精神。

学员感悟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信工2001 蒋璇薏
一开始听到授课老师已经83岁的时候就瞬间肃然起敬,敬佩于老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后来一个多小时的讲解中,老师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讲了为什么要传承中华文化,以及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等,从古代四大文明发祥地开始,到孔孟之道倡导怎样的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哪些该遵守哪些该批判,再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发言中都反复提及到要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后又给我们列举了诸多例子,并且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奥义,总之这个讲座听完后更加增强了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并且也更热爱祖国了。
——计算2001 甘亚利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回顾历史、立足当前、展望未来,我们更应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